首页» 新闻动态

【讲好师德故事】教学科研孜以求,润物无声树师风 ——访经济学院郭志超

 


郭志超,女,山西省太原人,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,现任经济学院国贸系副主任、副教授,兼任北京农业经济学会理事,主要研究农产品市场与贸易。曾获得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、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、优秀班主任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多项荣誉,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,省部级课题2项,出版专著1部,在SSCI和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被评为2020年学校优秀教师。

从教9年,郭志超积极承担系务工作,主要负责国内研究生培养及学科建设工作,把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,组织开展国贸学术论坛,同时担任国贸系党支部组织委员。在申报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北京市一流专业期间,作为主要成员全程参与材料的收集整理、编排撰写及修改完善工作。郭志超热爱教育事业,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。

坚守初心,教书育人

作为一名教师,郭志超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、一丝不苟,连续多年承担《微观经济学》(全英)《宏观经济学》(全英)《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》(全英)《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》(全英)等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。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的勤勉治学的态度,让每一个学习过她课程的同学都印象深刻。

郭志超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,肩负着培养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纪律、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,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。在每门全英文课程的筹备过程中,她都会查阅大量书籍资料,并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,认真制作讲义课件。在课堂教学中,她会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,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,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及时调整,力求同学们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最大收益,教学效果良好。对于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,郭志超都会耐心答疑解惑。

在课堂教学之外,郭志超还连续多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及本科学业指导教师。在指导学生科研时,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思考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不断鼓励学生寻找新角度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,同时引导学生在逻辑思维框架下科学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、新技术,并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,合理运用。在郭志超的指导下,曾有学生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论文,截至目前,共指导16名国内硕士生、9名留学硕士生,已毕业的硕士生曾荣获北京市及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、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等,深造及就业率达到100%。

脚踏实地,潜心科研

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是郭志超始终追寻的目标,也是她潜心科研的原动力。入校以来,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(良好等级结项),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青年项目1项,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1项,以子课题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,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、中国科协资助项目2项及多项省部级课题。2019年,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“十四五”时期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项目,立足涉及百姓生活的民生问题,为提升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建言献策,充分体现出我校在服务首都、服务民生中的价值和贡献。此外,郭志超在《Economic Modelling》《经济学动态》等SSCI/CSSCI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,并因此两次荣获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连续两年入围学校35岁以下人文类个人科研总分前10名,并于2018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“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”。

春风化雨,良师益友

与本科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工作,郭志超担任过三届,她的人品和学识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们。她曾获得校级和院级优秀班主任称号,国贸121(全英)班获得过校级和北京市先进班集体荣誉,国内深造率突出,其中1名保研至清华,2名保研至本校,3名学生分别考取中山大学、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研究生。2020年同时担任大四和大一两个班的班主任,其中国贸17(全英)班有2名学生保研至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深造。她认为,班主任工作需要用“心”去做,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事业。她是同学们的良师,对待学生一视同仁,严格要求,同时也悉心指导,因材施教。郭志超坚信,只有立德才能树人,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,特别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。她也是同学们的益友,十分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,经常找同学们谈心谈话,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他们养成健康正确的三观,学会乐观勇敢地面对挑战。平日里,郭志超总是以饱满的热情、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,用自己的思想、行为、作风和品质去感染、影响学生。而当同学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时,郭志超也会提供自己过来人的建议,解答他们的困惑,协助同学们确立奋斗目标。不论何时,同学们都能从郭志超那里得到帮助,学习到如何做人做事。

师者,传道,受业,解惑也。郭志超用坚定的信念,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;用高尚的道德情怀,影响和引导学生;用匠心精神,筑建高等教育梦,为学生开创美好的未来!